食在四川,味在乐山
乐山市市中区第二届“乐山味道”美食文化节
已在苏稽古镇拉开帷幕
(相关资料图)
美名远扬的乐山味道有哪些呢?
文旅君为大家贴心准备了乐山非遗美食系列
第六期带大家走进 峨边 非遗美食
“大口吃肉、大碗喝酒” 快来get✔一起去打卡吧!
彝族荞粑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彝族荞粑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市级
彝族荞粑是小凉山地区的一道风味食品。荞麦有甜荞和苦荞两种,因为苦荞的产量更高,更富营养,所以彝族荞粑多以苦荞为主。苦荞麦粉和水,根据个人口味加上一定比例的糖,搓圆,压扁,煮或者蒸。最隆重的做法当属烙荞粑,这道食品只有在婚丧、嫁娶、祭祀、过年等重大活动才做,具有“千层饼”之称。
峨边风味笋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风味竹笋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市级
峨边风味竹笋制作采用峨边海拔600—2300米山区中的野生三月笋或八月笋制作,其中三月笋食用最多,按照口味的制作技艺不同主要分为鲜笋、干笋和泡笋三种类型。其每种类型制作方法技艺不同,口感味道迥异。
彝族坨坨肉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彝族坨坨肉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坨坨肉,彝语称\"色玛\",意思肉块块。因其每一块肉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,呈\"坨\"状而得名。彝族人喜欢将牛肉、羊肉、猪肉、鸡肉砍成拳头大上的坨状,煮熟后拌以盐、辣椒粉、花椒粉、木姜子等佐料,香辣十足,口感鲜香。坨坨肉是峨边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,堪称彝族菜肴的“头牌”。
彝族烧烤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彝族烧烤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彝族烧烤制作技艺的核心是食材的选择,以肉类为主,尤其以烤猪肉最多,有烤小猪儿肉、烤猪蹄、烤猪头皮、烤猪肚、烤联贴(猪脾脏)、烤猪肝筋,此外还有烤鸡和烤土豆。彝族烧烤味道香辣,肥肉肥而不腻,瘦肉香鲜可口,烧烤味重炭香,饱食不厌。
彝族辣子鸡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彝族辣子鸡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彝族辣子鸡是彝族民间的传统美食,一般在过年过节时或者招待贵客时才制作,彝族辣子鸡特别注重原料材,制作过程繁杂,为了保持营养不受到过多的损坏,从宰杀到制作完成,通常在一个小时以内。彝族辣子鸡味重清鲜,口感麻辣鲜香,是一道著名的佐餐美食。
峨边羊肉汤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羊肉汤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羊肉汤锅的食材选用100斤左右本地山上放养的经阉割过的公山羊,杀羊剥皮,将带骨的羊肉冷水入锅,熬制40分左右,加入少许花椒、干辣椒、生姜、盐调味,再将羊血旺倒入汤中熬制10分钟左右,将羊油同烧烫的鹅卵石一起放进小钵,翻转羊油和石块,熬制一分钟左右,把小钵里滚烫的石块和羊油扣入汤锅中即成,奇香鼻,汤味鲜美,营养丰富。这道汤品胜在上乘的主原料和滚烫的石头熬制羊油上。
峨边牛肉汤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牛肉汤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峨边牛肉汤锅所采用的牛肉,是峨边花牛。山泉水加牛骨牛肉块,以及八角、生姜等调料,熬制三四个小时, 直到牛肉原汤成诱人的白色,捞出牛肉控干水分。食用时,将牛肉切片入汤锅,配以各色蔬菜,加上自制的特色蘸水,味道香醇、浓而不腻。峨边牛肉汤锅虽不精致,却胜在原汁原味。
峨边腊肉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腊肉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峨边腊肉是峨边的传统美食,峨边彝族、汉族世代皆有制作腊肉习惯,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。峨边腊肉制作时间跨度长,通常需要二十天以上,其技艺工序简明,步骤繁琐,肉质、抹盐、熏烤燃料、火候把握以及制作人的技艺等都与腊肉的口感密不可分。
峨边叽咯牛肉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叽咯牛肉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相传清朝末年间,龙凤场(今新场)庞家人秘密研制带筋牛肉的做法,经上百次的实验后大获成功,生意从此红火起来,方圆百里无人不晓。庞家制作的牛肉有嚼劲,发出叽咯叽咯的声音, 民间便把此牛肉称为“叽咯牛肉”。
峨边豆渣汤
依托非遗项目名称:峨边豆渣汤制作技艺
依托非遗项目级别:县级
峨边豆渣汤,顾名思义,连着豆渣煮汤。煮汤之前,把刚剥壳的青豆用石磨碾压成浆,倒进锅里,大火煮沸翻滚,将焯过水的南瓜花和南瓜嫩尖儿或者嫩南瓜等时令蔬菜加入其中,再次煮沸,立马关火,保留蔬菜的营养和翠绿的色泽。峨边豆渣汤是入夏来峨边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,驱除的是夏季的烦躁,留下满的是嘴的清香。